图片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_澳门哪个赌城最好玩-一般去澳门哪个赌城玩-welcome*

澳门哪个赌城最好玩-一般去澳门哪个赌城玩-welcome*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工学 > 工程建筑 > >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

来源::未知 | 作者:澳门哪个赌城最好玩-一般去澳门哪个赌城玩-welcome* |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全球景观设计的影响,论述了我国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指出了景观设计师应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懂得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并行之有效的创造出适合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城市景观。

  关键字:风景园林;后现代主义;综述;城市景观

  1、从“现代”到“后现代”发展的跃迁

  1.1现代主义的发展特点

  “现代”同工业社会中的机械化过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提及的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以及传统政治、经济、文明等各个方面向现代的转变。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社会生产力的绝对作用,过多地追求社会的物质化生产,从而忽视自然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人类传统文化的毁灭。而后现代主义者,企图摆脱在日益技术化和商品化的社会发展中人的异化命运,他们渴望在被符号淹没的世界中,追求对人性的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因此,把对于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达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之中,期待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多样的设计中,来描述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的主要特征。

  1.2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分类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并于1973年正式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3个阶段,预测了在今后30~50年间,发达工业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1997年美国学者殷格?哈特教授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著作中,把1970年以来发达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把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现代化。后现代化理论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后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增长;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使个人幸福最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根据后现代主义者观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解构性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怀疑性和肯定性后现代主义,或者反现代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后现代主义。

  1.3“现代”与“后现代”的迥异

  后现代主义思潮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其最主要的代表,并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出发,着眼于体系和符号的建构,从这里反叛,而走上解构之路。它的反理性、反中心、反主体性,与结构主义忽略个体而注重结构功能有关,是全方位地解构现代性。在艺术中应用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或者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创作,把它实现在艺术创作里面,可以说是后现代的艺术创作。比如说运用几个基本观念:否定理性,否定基础,否定主体性、非中心化,否定本原本质——对现象的认识不需要联系到本质上,现象就是现象。这些观念应用到艺术当中去,就会形成一种艺术风格。

  后现代思想的生命,在于它指出现代性的许多客观存在的致命弱点,确实拓展了人类的视野[3].虽然它本身也有致命弱点,但它迫使人们重新严肃思考现代化和往何处去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它并未改变现代社会的体制,无论经济、政治、法律,还是科学。但它已经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很多思潮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例如:朋克、高科技、低技术、后现代主义、极少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各种历史主义变体。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实物已不再是实物,更是一种概念,一种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和文化取向。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推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至上性和过分追求的功能主义,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多元”的状态。

  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2.1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全球景观设计的影响

  2.1.1后现代主义与建筑设计

  艺术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他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andContradictioninArchitecture)一书中肯定了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他又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因此,各种方盒子式的现代主义建筑被认为超然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只具有技术语义和少量的功能语义,没有思索回味的余地,导致了环境的冷漠和乏味而受到批评。因此现代建筑,是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来说的,现代主义建筑是指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建筑运动,它的首要原则是建筑应该重视功能,并根据实用功能的要求做出理性设计。因为简洁的平面,简洁的立面,流动而开阔的空间,良好的视野、通风和采光等等,这些建筑的基本要求,正是解决现代社会由于人口急剧膨胀所带来得的人类的居住问题的方法。但是,现代建筑尽管有效地解决了人类居住的基本功能需要,却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片恐怖的白色方盒子景观[4].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居住的基本要求已经满足,人口出现负增长,住者有其屋达到了,人们就要求居住的精神满足。鉴于此,后现代建筑师文丘里大声呼吁并主张以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代替现代派提倡的简洁性;以语义的多重性反对非此即彼的机会主义与功能主义;借此充分反映商业化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商业活动在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丘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文丘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他出版了一系列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著作,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今日建筑》(《ArchitectureToday》)、《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LanguageofPost- modernArchitecture》)等。詹克斯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一切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也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在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趣且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从而使设计变得丰富多彩。这种对新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干预,使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了。

  2.1.2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中移植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时,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的出现。后现代主义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景观设计的语汇,许多在它们刚出现时让人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现在已经被一些景观设计师使用在他们的设计之中,而且收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后现代设计表明人们已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当代景观设计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丰富情感替代了纯粹的功能性的审美需求。后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成为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混合组成的作品。从文丘里设计的华盛顿西广场、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和1992年建成的巴黎雪铁龙公园到美国新一代景观建筑师彼得?沃克(PeterWalker)独特的极简主义景观,及追求设计多元性的施瓦茨作品,影响下的西方景观设计,反映了后现代西方社会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现实,以多样的形象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在新的后现代主义时代,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日渐丰富的灵感源泉和理论范围。在后现代时期,讽刺、隐喻、诙谐、折衷主义、历史主义、非联系有序系统层都是允许的。”总之,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干预下,景观设计已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复杂文化现象。

  2.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我国景观设计的影响

  2.2.1后现代主义与园林艺术

  中国后现代的初步分析和把握,必需在中国现代主义传统内部探讨。

  在中国,后现代首先是一套来自西方的话语系统。它所指涉的全球性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同中国当前的社会变化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都是直接的、透明的。它们必然要经受中国现代性的特殊经验和既成体制的筛选和制约。这也就是说,中国后现代谈的不是什么超越现代性自身体制上和观念上的禁锢和异化倾向,成为中国现代性(或者说后现代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形成的园林艺术为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借鉴经验。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工艺的造型、装饰都是我们进行景观设计创造时灵感的源泉。但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渐渐失去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长久以来,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演变形成的园林、街道、四合院、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城市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拆除销毁,进而威胁到城市整体景观的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能更富有地方特色。其实,“创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城市景观(符号)。如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把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与增加公园文化内涵相结合,公园建设达到了突出园林、展示遗址、改善生态、改善交通、完善市政、带动危改的初衷。在协调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和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方面、在改善城市风貌方面以及在城市中心区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作了探索,并给予合理的变化和延续,留给我们很多思索与启示。

  2.2.2后现代主义对于我们景观建设的启示

  园林设计专家檀馨女士在结合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设计时指出,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要满足如下5点原则:

  (1)规划定性、定位是成功的关键;

  (2)规划设计要贯彻继承和创新原则;

  (3)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4)突出特色、充分展现自身魅力;

  (5)作品必须是先进文化的体现。

  强调创新的现代主义设计使人们在机器的丛林中迷失了自己。而当我们怀念古老悠久的传统和似乎已很遥远的过去时,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连接起过去和现在及未来的链索。作为景观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他所掌握文化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设计手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大众真正理解和认可,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设计手法,并遵守一定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求我们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和发展。设计者灵活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3、当代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3.1历史与复古主义——对于传统的回归

  历史与复古主义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它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观赏效果,提倡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丰富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摒弃的古典主义表现出异常关注,但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素材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历史与复古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后现代主义的历史与复古主义风格,体现了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歌德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大地艺术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讲究对所生活、居住的环境的要求,对今天园林景观的欣赏更多是它的深刻意境和造型的文化内涵,我们寻求的是时代和历史完美结合的作品。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追求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受到新的洗礼。因此,在西方的几何、对称、规整式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中寻找新的切入点,把我国传统及西方的造园要素合理应用在今天的园林建设中,创造出新的园林表达方式,“就是说:要表现现代的、要吸纳先进的、要有新感觉、但是历史的、民族的、地方的根基——魂不能没有,或者可称谓后现代主义的园林”满足现代人的各种生活需要。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丰富和表层文章的华丽,更不能容忍那种非人性的压抑环境。如北京菖蒲河公园以水景为轴线,使园林绿化与红墙、文物古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出皇城的历史文化。公园建成后,与东侧的皇城根遗址公园相衔接,形成明清皇城东侧和南侧完整的边界,使皇城的形象更加完整。绿树掩映下的青砖灰瓦四合院烘托着红墙金瓦的紫禁城宫廷建筑群,构成独特的城市色彩。

  我国传统园林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气呵成,形成了许多独特、鲜明的特点,其中某些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适应性,延续至今成为优良的传统,依旧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继续发挥着他们的积极作用。中国园林作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性。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园林的功用性与服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传统园林的理解与欣赏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着——精巧别致的曲桥流水、山石花草,诗情画意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给园林建设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多元化局面。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功能要求下,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的园林形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值得我们深思。同样,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其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便如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势必会导致其艺术生命活力的丧失。这就是说,设计不应再把文化当作提高身价的装饰,只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理解前人的文化创造,看到前人文化行为中的历史必然性,真正从文化现象中体会到当时的创造者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我们要从文化中汲取的正是前人具体创作背后的这种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如北京土人景观和波士顿的著名设计公司 Carol.R.JohnsonAssociates(CRJA)共同设计的波士顿大开挖工程,评委们称该方案是“骨子里渗透出亚洲感”。强调在怀旧的同时,预示未来,用现代的语言,讲述华人和亚裔移民艰辛的经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故土与新世界的纽带,被认为是一个动人的“后现代方案”。

  3.2隐喻与装饰——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

  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符号和形象的软件时代,象征性生产已推翻一切其他商品生产形式,给客体对象附加的符号学价值比客体对象本身更有意义,个人被符号、外表和空间的费解的洪流所淹没。在这样一个因信息传播而缩小的空间里,所有对于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理的信仰已表示质疑,或者说我们本身即被构成,并不断受一系列的标志、象征和隐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者使用隐喻,使之可传递一种实在的看法,并使我们对世界有新的看法。由于后现代主义,使我们在新的领域运用新的概念来认识和解释事物。如我国青年雕塑家陈文令设计的题名为“红孩儿”的雕塑,红色孩童作为独特的视觉符号,符号在此成为视觉的直接传达方式,成为链接心物之间的“代码”。再如北京市大山子798艺术新室内大厅作品《扫地》创作思想来源于佛家,八个和尚在艺术造型上均为统一,用“单调”来表现一种古典的永恒。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词汇”和“语法”在发展中趋于统一的态势,但是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就如同口语中的方言一样,设计者巧妙地注入这种“乡音”,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今日我们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必须洞察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及城市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人民的审美修养、国际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新的世纪伊始,审视未来的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必须站在文化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把对中华历史文化深挚的热爱,渐渐地从一种文化修养、文化情怀升华为文化责任感,加大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遗产继承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创造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要采取思索、吸收、借鉴的方式,创造新的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文化艺术产品。一个失去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在处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开放与守护并重,传统与现代兼容,开发与保护并存。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今天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正渐渐失去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持民族的特性。无以计数的民族文化遗存、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将它们完好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正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也正是这些具有舒适性、愉悦性、文化性、生态性、可达性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和营建,才使得人们日益加强的交往需求得到了满足。

  3.3人性化——充满创新和情感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现实生活,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回到大自然之中,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得如同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色彩而引发出的一种设计倾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游园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走马观花似的看热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更让我们感受自然、感受文化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景物的交流、对话。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景点“时空对话”是位于北京五十四中学对面的广场上一组别开生面的雕塑,老秀才回首看一位正在操作计算机的现代时髦少女。这组设计是非常有亲和力的,穿越历史时空,老者与少女进行着亲切、自由的对话。生动的雕塑使整个公园的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提升了一个高度,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现代高科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促成了园林设计师创作思想的快速实现,使当代园林建设出现了一次次新的飞跃。其造园手法从最初的对于山、水等自然要素的简单模拟,到今天的城市大园林建设,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创作理论上都取得了多方面的延伸和拓展。菖蒲河公园入口处花岗岩组成的石屏风“菖蒲迎春”,大胆采用中国花鸟画的构图和传统的透雕手法,展现出一年四季各种花木禽鸟的画景。屏风前面,用不锈钢精心锻造的“菖蒲球”造型,用艺术的手法对菖蒲进行夸张、变型,既点出公园的主题,又寓意菖蒲河的新生。用现代材料塑造的景观空间大大地挑战了我们对于传统景观的认同与定义。园林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伴随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关于我国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的反思

  4.1对于景观设计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中国园林艺术的前进方向,必然是立于世界文化与艺术之林的,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与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精华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然而代表这种中国特色现代设计的力量,不是西方景观设计师,而是为数众多的、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殷实土地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中国当代文化具有的极大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科技进步的冲击、传媒资讯的渗入、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使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错综纠结着各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因素。讨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如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的第40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上,俞孔坚教授直言不讳地对西方景观设计师、建筑师提出批评警告:“在中国大地向你们敞开欢迎的胸怀时,不要对中国大地上的自然、人民、文化和土地之神视而不见,甚至藐视,将你们自己都不喜欢的、形式主义的‘景观垃圾’倒在中国土地上。西方景观设计师比中国景观设计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教训,坦白地告诉给中国的城市决策者和开发商。”从而深刻的揭示出埋藏于我们景观设计师心中深重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功能要求下,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的城市景观形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值得我们深思。同样,中国现代景观艺术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其赖以发展的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便如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势必会导致其艺术生命活力的丧失。这就是说,我们的城市景观设计不应把文化当作提高身价的装饰,只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充分理解前人的文化创造,要求我们的景观建设者具有开放的、民主的、灵活的、和负责任的方式来对待多元文化上的差异性,通过更为广泛的规划设计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社会城市建设发展的多元性认识论。这种多元性认识论包括除了科学和技术知识之外的至少6种认知的方式:

  (1)通过对话认知;

  (2)通过体验认知;

  (3)通过学会阅读象征的、视觉的和其他非语言迹象的方式来认知;

  (4)通过获得特殊的和具体的地方知识而认知;

  (5)通过沉思默想来认知;

  (6)通过行动来认知。

  4.2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价值取向的反思

  现代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对人的征服和剥削,但却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剥削、压迫,导致了“自然之死”。从根本上说,当代世界的生存危机源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危机。当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进入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再次拥有和世界对话的机会时,我们发现西方艺术体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我们不熟悉的现代主义跨越到了更令我们迷惘的后现代主义。我们从前接受的西方艺术的教育也已成为陈旧的古董,于是我们的作品总是被动的模仿多于创造,包括了策略、理念、内容、形式的模仿之风,这对我们城市景观健康发展是绝对无益的。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中的批判意识与平民倾向若论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观,应该说是比较有创意的一个领域。这个问题与所谓“现代性”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主义城市梦想有几方面:大规划,把城市设计成一架大型机器,通过放射性规划体现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乐观的达尔文进化观念等。由于这种幻想在现代城市病的普遍蔓延过程中破灭,那种人类中心的、精英意识的城市梦想,就转化为更现实也更注意人类环境的城市改良。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观,增强了平民城市的意识,社会平等和正义在城市规划上充分体现出来。而现代主义功能城市尽管也提出要为广大百姓服务,但是由于严格的功能分区,导致城市的等级结构森严,平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保障。后现代主义城市建设强调了业主至上、商业利益至上,往往体现为政府官员和金融资本的勾结并损害百姓的利益。商业投机主宰了建筑师和规划师的专业实践“后现代”理念中对于权贵、精英和乌托邦妄想的批判精神,被中国建筑界人士解读之后,已完全变了味。

  “后现代”具有了玩世不恭、随意性、暧昧性、片断化、零散化的特性,公开主张拼贴、组装、改写,并且反对天才、独创,因而误导了现代景观设计价值取向。如“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成为居住区景观建设的最大弊端,所谓的“欧陆风格”、“欧陆经典”充斥其间,居住区建设一味地追求对罗马柱和欧式雕塑的应用,缺乏对本地场所精神和文脉主义的理解,使得建成景观徒有华丽的外表,而无实质的内容。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性的居住区内甚至出现了我国古典亭廊与罗马柱、欧式雕塑并存的设计,使得整个居住区环境不土不洋,地方特色荡然无存,欧陆风格也断然失色。一如洋青年戴上了中国传统的瓜皮帽,很想入乡随俗,结果却贻笑大方,使人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4.3对于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的美学反思

  后现代设计以其亮丽的色彩和轰动的展示效果一时成为社会流行的热点。但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设计实质性的东西,它只是在现代主义设计上做一些表面文章,或者是为现代主义设计做一些修饰工作。现代主义设计是建立在民主主义思想和工业化大生产及满足广大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大前提下,当代设计的主流仍然是讲究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关注的只是设计的形式内容,探求在创造性的无序中存在的纯洁性和浪漫性。

  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性化的特点来说,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极为脆弱的,它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基本上只是停留在风格和形式方面,并没有涉及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核心。但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又使得历史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种种设计形式以平面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他们不再具备原来的意义内涵,而是呈现出“主体,自行呈现的自省更新的结构”,于是城市景观建设主管者多就形式出题目;设计者多就形式做文章;社会上多以形式论成败,从而导致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的城市景观作品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弥漫扩散,一扫古典园林艺术的整体性、统一性、和谐性,如同水果拼盘般的汇入一起,我们的城市景观也由此步入了众声喧哗的时代。“在古代的伟大遗迹面前,我们不由地为之顶礼膜拜,这种伟大的传统精神,绝不是”形似“” 神似“”似与不似之间“的形式文章可以概括的,后现代建筑理论中的”符号“法,把所推崇的传统限制在最表层,从而阻碍了深层传统精神的研究和发挥。”

  总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确的选择深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对传统造园艺术手法、民间艺术符号的当代化借用,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和造园发展经验从观念到形式解构西方城市景观建设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从而使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艺术建设再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繁荣时期的辉煌。


澳门哪个赌城最好玩-一般去澳门哪个赌城玩-welcome*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质量体系研究

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质量体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空间准入空间管制质量指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质量...